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一年级语文知识李白的月亮世界探幽» 正文
  1. 李白的月亮世界探幽

  2. [10-10 23:15:18]   来源:http://www.85jc.com  一年级语文知识   阅读:8397

概要: 2、表现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 李白一生不得其志,在现实中屡遭打击。《玉壶吟》云:“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他在酒后月下拔剑而起舞,高歌泪下,何等悲壮!《长相思》中“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则用比喻的手法烘托自己被迫离京后的痛苦心情。又如《夜泊牛渚怀古》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诗人面对明月,心情无限孤寂,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世上无处寻觅知音。而《鹦鹉洲》中“迁客此时徙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则饱含了对黑暗社会不重视人才的不合理现象的悲愤控诉。 3、表明自己清高皎洁的品质 月是清高皎洁的象征,正好与李白的先天秉性,即“有一种对光辉明亮事物憧憬、追求的本能相契合,因而月在李白心目中是理想的化身”[1]。《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人驰骋想象,意能招

李白的月亮世界探幽,标签:一年级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2、表现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

    李白一生不得其志,在现实中屡遭打击。《玉壶吟》云:“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他在酒后月下拔剑而起舞,高歌泪下,何等悲壮!《长相思》中“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则用比喻的手法烘托自己被迫离京后的痛苦心情。又如《夜泊牛渚怀古》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诗人面对明月,心情无限孤寂,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世上无处寻觅知音。而《鹦鹉洲》中“迁客此时徙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则饱含了对黑暗社会不重视人才的不合理现象的悲愤控诉。

  3、表明自己清高皎洁的品质

    月是清高皎洁的象征,正好与李白的先天秉性,即“有一种对光辉明亮事物憧憬、追求的本能相契合,因而月在李白心目中是理想的化身”[1]。《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人驰骋想象,意能招呼明月作伴,表现了诗人如月般冰清玉洁、超尘拔俗的节操。在诗人现实的“出世”、“入世”的矛盾中,大概只有皎洁的明月能和他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了。

  4、月是纯洁友谊的象征

    李白常在与朋友交往的诗中,借月抒情,表现了彼此间友谊的纯洁与高尚。在《哭晁卿衡》中,诗人写道:“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将日本友人晁衡比作明月,把晁衡海中遇难比作明月沉碧海,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真挚的痛悼之情。李白听到友人王昌龄遭贬,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寄予了无限关切与同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中以寄明月这种十分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对友人的关慰,同时又用明月象征自己和友人的品质洁白无瑕。

  5、表现离别思念之情

    月在古代就是别离的生发意象之一,南朝谢庄《月赋》中有“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明月亘古如斯,而世事却变幻无定,这就不可避免地滋生思念的情愫。李白的许多月亮诗表达了征夫与思妇的怀念之情,同时又从另一侧面对人民蒙受苦难寄予深切同情。如《捣衣篇》:“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通过描写妇女月夜为亲人捣衣的心情,表达了她们对远征丈夫的深切怀念。而《关山月》则描写了塞外征人的见月思乡之情。“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在李白的月亮世界里,一方面诗人以月亮作为背景渲染,从而给诗歌构织了一个超逸静谧的物境,另一方面,在物境之中,又渗透着作者的“情”与“理”。正如佛雏先生在《王国维诗学研究》里所说:“任何艺术境界,作为对某种生活美、自然美的提炼、升华的产物,都或隐或显地渗透了诗人本身的意志。”“所谓‘纯客观之诗人’与纯粹‘无我’的境界,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此,可以肯定,李白在他的月亮诗里绝对没有单纯的以月亮本身作为全诗的主题,而是以月亮作为素材,寄托了自己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思想和生活基础的。


二、月亮世界里的李白

  美学家宗白华指出:“诗人善醒,他能透澈人情物理,把握世界人生真境实相,散布着智慧,那由深心体验所获得的晶莹的智慧。但诗人更要能醉能梦。由梦由醉诗人方能暂脱世俗,超俗凡近,深深地坠入这世界人生的一层变化迷离、奥妙惝恍的境地。”[2]由此可知,月亮世界的李白不但能醒,凭智慧透澈人情物理,更能醉能梦,暂脱世俗,显示出特定的浪漫与超脱。谢冕也曾经说过:“杰出的诗人正是在他人不能感知或不能独特地感知的地方,创造了奇迹。”[3]古代诗人诗作中以月入诗者不在少数,然李白的月亮诗数量之广,涵盖面之宽泛,实在是其他诗人所不能比拟。这个特点实际上和李白复杂的个性特征以及宽仁济世的儒家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当坚持济世的理想无法实现,内心的失落迷惘、生命促迫的忧患便一起袭来。而此时他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价值的失落,都只有在自然之中获得补偿。在纵情山水之间的同时,月亮也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诗人的青睐。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一年级语文知识一年级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一年级语文知识

上一篇:《静夜思》赏析
《李白的月亮世界探幽》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