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高三语文课后练习2017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课时综合复习训练试题(含答案)» 正文
  1. 2017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课时综合复习训练试题(含答案)

  2. [05-11 16:09:40]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三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215

概要:(2)身居高层,受砖墙包围,不能游目骋怀,无益身心;居六楼以下,可与绿树秀水为邻,贴近自然。5.(2011•曲师大附中第二次检测)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文段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孟子,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中的重组句子。改变

2017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课时综合复习训练试题(含答案),标签:高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2)身居高层,受砖墙包围,不能游目骋怀,无益身心;居六楼以下,可与绿树秀水为邻,贴近自然。

  5.(2011•曲师大附中第二次检测)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文段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

  孟子,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句式变换中的重组句子。改变句子原来的结构,重新确定主语、谓语和宾语,但并不改变原意,是该类型题目考查的特点。

  答案: 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是性格锐利、强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时爆发出的,它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6.(2011•济南统考)以“众多大学生”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可增删一些词语。

  社会上新一轮“脑体倒挂”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一些大学一味地增设各种热门专业,而很少负有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长远规划的责任,这使众多大学生在毕业后付出了代价。

  众多大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意理清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答案: (众多大学生)毕业后品尝了由于一些大学一味地增设各种热门专业,而很少负有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长远规划的责任的苦果,而这一原因又造成社会上新一轮“脑体倒挂”现象。

  7.(2011•潍坊调研)整合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用“既……又……”的句式介绍“多媒体数字报纸”。(45个字以内)

  您在多媒体数字报纸的版面图上点击感兴趣的文章,就可直接弹出此篇文章的新闻内容,她在保持原汁原味的报纸版式的基础上,又融合了网上看新闻的方便和多样,增添了读者更多的阅读趣味。读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浏览Flash版、HTML版本,当然还可以直接下载离线浏览版,在个人电脑上慢慢品读。

  多媒体数字报纸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审清题干,要求先整合信息,再变换句式。先抓住主要信息,确定主干句“报纸就是……媒体”,然后按句式的要求整合成句。

  答案: 既保持了纸质报纸原有版式,又融合了网络阅读新闻的方便和快捷的新型网络媒体。

  8.(2011•济南预测)请根据要求表达对以下事件的看法。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目前被推荐学生的名单都已公布,除了江苏无锡天一中学少年班年仅14岁的洪欣格以“写作水平突出”引人注目外,获得推荐的学生,大多是各自学校公认的分数尖子生。

  (1)请以一位应届高三普通学生的口吻,用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表达对事件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以其他高校一位校长的口吻,连续用两个反问句表达对事件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形式上使用的是递进关系的复句形式,形式、内容上都体现出递进的逻辑关系。(2)形式上使用的是两个反问句,两个反问句前后衔接连贯。

  答案: (1)赞同:推荐学校公认的分数尖子生,不仅显示了此次推荐的公正性,而且对自主招生中可能出现的暗箱操作有警示作用。反对:推荐学校公认的分数尖子生,对于我们不仅没有激励作用,而且限制了我们自主发展的可能。

  (2)这样的推荐有利于怪才、偏才脱颖而出吗?有利于学生主动重视创造力的培养吗?有利于中学乃至全社会关注有特殊才能的人才的成长吗?难道这就是高考招生改革的恰当做法?这样的推荐难道没有违背“校长实名推荐”的初衷?这岂不是在提前“掐尖”?

上一页  [1] [2] 


Tag:高三语文课后练习高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高三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2017届高三上册语文学情调研试卷(带答案)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