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高三语文课后练习2017高三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带答案)» 正文
  1. 2017高三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带答案)

  2. [05-11 16:09:40]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三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728

概要:水仙子•夜雨徐再思①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②,棋未收,叹新丰孤馆③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注:①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只做过“嘉兴路吏”,创作此曲时,他旅寄江湖,已十年不归。 ②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 ③新丰孤馆:《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12.(7分)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声梧叶一声秋”一句,写秋雨绵绵,梧叶声声,烘托出秋天萧瑟的氛围。B.“三更归梦三更后”一句,写作者半夜才回到故乡,更显出漂泊江湖的凄苦。C.“一声”、“一点”、“三更”的反复咏叹,更使人感到长夜难捱的凄凉和寂寞。D.末句“都到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却有引人遐思、令人回味之功。②“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三句不直接写自

2017高三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带答案),标签:高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①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②,棋未收,叹新丰孤馆③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只做过“嘉兴路吏”,创作此曲时,他旅寄江湖,已十年不归。 ②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 ③新丰孤馆:《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

  12.(7分)

  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声梧叶一声秋”一句,写秋雨绵绵,梧叶声声,烘托出秋天萧瑟的氛围。

  B.“三更归梦三更后”一句,写作者半夜才回到故乡,更显出漂泊江湖的凄苦。

  C.“一声”、“一点”、“三更”的反复咏叹,更使人感到长夜难捱的凄凉和寂寞。

  D.末句“都到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却有引人遐思、令人回味之功。

  ②“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三句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把自己的思念抒发得更加深婉动人。下列诗句中使用了类似手法的两项是(4分)

  A.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B.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江汉》)

  C.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高适《除夜作》)

  D.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张籍《秋思》)

  E.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

  13. “落灯花”一句源自南宋赵师秀的《约客》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请分析本曲与赵诗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不同。(5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在西方,王公贵族的园林中经常宴请宾客、开舞会、演戏剧,从而使园林变成了一个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露天广厦,而中国园林并非大众游乐场所。西方园林令人钦佩地用纵横轴线和十字道路解决的交通问题,在中国园林中全不存在,因为这里的人们是“漫步”而非“径穿”。中国园林的长廊、狭门和曲径并非从大众出发,台阶、小桥亦非为逗引儿童而设。这里不是消遣场所,而是退隐静思之地。

  人类不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总是与它脱胎的母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才构成文化的延续,形成独特的风格。中国山川秀美,土地富庶,人们理想中的王国是这些秀美的山川湖泽,因此中国园林沿着自然美的形式发展了几千年。中国园林里所种的植物常不带任何人工痕迹,那里没有修剪整齐的树篱,也没有按几何图案排列的花卉,每件景物都恰似出现在画中。欧洲的园林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那里自然环境远不如中国,雨水稀少,没有大片森林,更无秀美的山川,人们理想的天堂自然是适合农业生产的富庶土地,因而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

  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追求一种形式美。西方造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刻意追求几何图案美。尽管组合变化可以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仍有规律可循,园内的各组成要素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必须以某种确定的形状和大小镶嵌在某个确定的部位,于是便显现出一种符合规律的必然性。

  中国造园走的是自然山水园的路子,注重“景”和“情”的关系,即“意境”。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画家、文人的介入,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文学的影响,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中国造园的经营要旨就是追求意境美,因此中国的造园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中西园林形成如此大的差异要从文化背景,特别是哲学、美学思想上来分析。造园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要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而美学又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体系下成长的。从西方历史上看,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在这种“理性”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认识事物大多借助于直接的体验,认为直觉并非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内在经验的升华,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中国古代园林多由文人画家营造,不免要反映这些人的气质和情操。中国古代哲学“儒、道、佛”的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汇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气质、情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造园 “感性”的美学思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课后练习高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高三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2017年高三语文模试题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