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高一语文课后练习《赤壁赋》难解句子» 正文
  1. 《赤壁赋》难解句子

  2.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一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220

概要: 6、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直译为:我们像蜉蝣那样短促地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如同沧海中的一颗小米。 解释:这是一个比喻句。这是用来比喻宇宙无穷,人生短暂。 蜉蝣:一种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的小虫,传说早晨生,晚上死,存活时间很短。 沧海:大海。后人常常用“沧海一粟”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普通、平凡和不值得一提。 7、逝者如斯,而未当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直译为:江水总是像这样滚滚流去,却始终未曾流走;时

《赤壁赋》难解句子,标签:高一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6、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直译为:我们像蜉蝣那样短促地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如同沧海中的一颗小米。

    解释:这是一个比喻句。这是用来比喻宇宙无穷,人生短暂。

    蜉蝣:一种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的小虫,传说早晨生,晚上死,存活时间很短。

    沧海:大海。后人常常用“沧海一粟”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普通、平凡和不值得一提。

  7、逝者如斯,而未当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直译为:江水总是像这样滚滚流去,却始终未曾流走;时圆时缺就像那月亮,可是最终没有消长或增减啊。

    解释:

    这句话化用了一个典故。

    “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斯:这,指江水。

    彼:那,指月亮。

    卒:最终。

    这句话表明世界总是在“变”与“不变”之间轮回,宇宙无穷,那么人就要试着超然物外,旷达洒脱。

  8、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直译为:只有这江上的秋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的成为声音,眼睛看到的成为美景,取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们。

    解释:

    面对着清风与明月,作者的心灵得到了荡涤,宇宙无穷,所有的荣辱都不过是过眼烟云,唯有这无边美景才能为我所用。

    遇:看到。

    色:颜色,这里指美景。

    造物者:大自然。

    藏(zàng):宝藏。    

上一页  [1] [2] 


Tag:高一语文课后练习高一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高一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赤壁赋》中心意思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