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课文教学研讨» 正文
  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课文教学研讨

  2.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923

概要: 参考答案详见“问题研究”第二条。 三、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 1.苏、黄共阅一手卷 2.舟尾横卧一楫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设题目的不在于能否翻译,而在于要知道一些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最好是结合上述例句的译文来讲,暂时不要说什么“直译”“意译”等等。下面试作具体说明: 1.这句话古今的语序完全相同,可以照原来的顺序逐字翻译成: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2.可照原来的语序译为:“船尾横放着一支桨”。也可适当变换语序,译为“一支桨横卧在船尾”。但这是就孤立的一句话而言。如果联系上下文来看,还是以前一种译法为好,因为作者这里着重介绍的是“船尾”。 3.“人五”“窗八”这种表述方式不合现代语习惯,译时应变换语序:“总计这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小窗”。(注:原文重复“为”字,有强调的意思,但译成现代汉语却显得重复,所以只译出第一个“为”字。) 4.要注意“桃核修狭者”一语,意思是桃核中之修狭者,这是单数,但不加数量词。我们现在不用这种语式,一定要标明是“一个”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课文教学研讨,标签: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参考答案详见“问题研究”第二条。
三、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
1.苏、黄共阅一手卷
2.舟尾横卧一楫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设题目的不在于能否翻译,而在于要知道一些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最好是结合上述例句的译文来讲,暂时不要说什么“直译”“意译”等等。下面试作具体说明:
1.这句话古今的语序完全相同,可以照原来的顺序逐字翻译成: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2.可照原来的语序译为:“船尾横放着一支桨”。也可适当变换语序,译为“一支桨横卧在船尾”。但这是就孤立的一句话而言。如果联系上下文来看,还是以前一种译法为好,因为作者这里着重介绍的是“船尾”。
3.“人五”“窗八”这种表述方式不合现代语习惯,译时应变换语序:“总计这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小窗”。(注:原文重复“为”字,有强调的意思,但译成现代汉语却显得重复,所以只译出第一个“为”字。)
4.要注意“桃核修狭者”一语,意思是桃核中之修狭者,这是单数,但不加数量词。我们现在不用这种语式,一定要标明是“一个”,因而“修狭”就应移到“桃核”前面。如此,译文当是:“原来是挑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刻成的。”
四、△按空间顺序口头介绍一件你所喜欢的工艺品。
要让学生广开思路,在如实摹写实物的前提下,也可以加进合理的想像。最好先写草稿。口头介绍可以分小组进行,谁介绍得好,再说给全班同学听。
教学建议
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
这是一篇实物说明文,要使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出这件实物各个部分的样子。直到最后在眼前有了它的完整形象,教学才能顺利地进行。建议如下:
1.整体感知极为重要,最好不要把课文分作两半,每课时讲一半,而要做到每一个课时都从课文的整体出发来设计教学的步骤。例如,前一课时以反复诵读为主,使学生初熟悉课文的全局,再就文章的脉络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大体上了解作者行文的用心;后一课时在探究雕刻家艺术构思和文章中的空间顺序的基础上,使学生能背诵指定的段落,然后完成练习第三、四题。这是总体设想。
2.本文作者在文学史上影响不大,可用两三句话带过。但导入环节很重要,因为课文内容不算生动,要引发学生的兴趣,无妨讲一个能工巧匠的故事(如“鬼斧神工”之类),1分钟能讲完最好。苏轼泛舟赤壁的故事也要简略地讲一下。
3.本文所有的生词皆有注释,不必单列“解词”一项,有些词语可以在探索文章脉络时予以强调,有些可以在结束讲读前指出,要求学生牢记它们的意思。
4.理清文章脉络的关键是以第一段为纲,以末段作结。例如:①首段中“径寸之木”伏下文“长约八分有奇”(第二段)及“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末段)。②“因势象形”伏下文“桃核修狭者”。③“各具情态”伏第三、四段中关于五个人物情态的描述。④“大苏泛赤壁”伏下文窗上所刻16字(第二段)及“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第三段)。
5.按空间顺序说明这一条略加注意即可。
有关资料
一、参考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在一寸长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
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八分多点儿,高度约摸二分上下。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刻着)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前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初二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课文教学研讨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