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初一语文课后练习2017年秋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试卷(人教版)» 正文
  1. 2017年秋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试卷(人教版)

  2. [05-11 16:09:40]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一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514

概要: 10.两文都是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写的是 的水,乙文写的是 的水。(2分) 11.甲文中水的特点是 ,乙文中水的特点是 。(2分) 12.同出一位作家之手,自然写作风格也一样,写水都用了拟人的手法,请从甲文或者乙文中选出一个句子来赏析一下。(3分) 13.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①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②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14.将乙文中“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改为“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有什么不好?(3分) 加入初一学习小组 更多精品资料 免费奉送!Section targeting(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9分) 《做一株碱蓬》 矫友田 在我居住的村子南面是一片广阔的盐滩,在这片苍凉的土地上,生长得最旺盛的生命就是碱蓬了。每到春天,一场细雨之后,那些肥嫩的、圆柱状的小叶芽便撑开泛着微小盐粒的碱壤,生机勃勃地冒了出来。 这些平凡的生命,最初往往会使人们忽视了它们的存在。仿

2017年秋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试卷(人教版),标签:初一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10.两文都是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写的是 的水,乙文写的是 的水。(2分)
11.甲文中水的特点是 ,乙文中水的特点是 。(2分)
12.同出一位作家之手,自然写作风格也一样,写水都用了拟人的手法,请从甲文或者乙文中选出一个句子来赏析一下。(3分)
13.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①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②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14.将乙文中“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改为“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有什么不好?(3分)

加入初一学习小组 更多精品资料 免费奉送!

Section targeting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9分)
《做一株碱蓬》
矫友田
在我居住的村子南面是一片广阔的盐滩,在这片苍凉的土地上,生长得最旺盛的生命就是碱蓬了。每到春天,一场细雨之后,那些肥嫩的、圆柱状的小叶芽便撑开泛着微小盐粒的碱壤,生机勃勃地冒了出来。
这些平凡的生命,最初往往会使人们忽视了它们的存在。仿佛是在一夜之间,那些翠绿而泛着淡粉的碱蓬宛如一朵朵绿云,将整个孤寂的盐滩覆盖了。于是,一些海鸟便从海边飞来,在一望无边的碱蓬丛中筑巢孵蛋。
在贫困的年月里,碱蓬是村人最廉价的食物。人们只需花上一点工夫,就能剜回来一竹篓一竹篓的碱蓬。然后,将其在开水里焯一下,再拌上少许玉米面,做成菜团充饥。剩下的碱蓬,则可以毫不吝啬地倒入猪食缸中沤成饲料,用它来喂养心头那最朴实的希望。
而如今,已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人们,对碱蓬愈加情有独钟。人们喜欢用碱蓬来调换一下口味,用它来做菜包、水饺或者凉拌小菜等。在一些菜市场上,廉价的碱蓬竟然成为一种畅销菜,并且还进入了一些高级饭店。
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班里举行野炊活动。在盐滩前,我和一些同学望着那一片片长势茂盛的碱蓬,不解地问身边的老师:“这儿地上都冒着盐粒,碱蓬为什么能生存下来呢?”
老师并没有直接回答我们的问题,而是对我们说:“你们拔一株碱蓬,观察一下,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我们争着蹲下身子,因为脚下的盐碱地非常松软,所以我们没费多大气力,每人手中便有了一株碱蓬。而后,我们发现碱蓬的根系非常发达,而且还十分坚韧,就像藤条一样,任凭你怎么用力,也难以把它们扯断。
老师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一个生命,如果想要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就必须将自己生命的根系变得发达和坚韧起来。”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对碱蓬这平凡的生命,萌生了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因为,它使我明白了一个平凡的但却令我铭刻一生的道理:面对生活,我们要去做一株碱蓬!
1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分析。(3分)
①在我居住的村子南面是一片广阔的盐滩,在这片苍凉的土地上,生长得旺盛的生命就是碱蓬了。
赏析:通过“苍凉”和“旺盛”的 ,生动地写出了碱蓬 。
②仿佛是在一夜之间,那些翠绿而泛着淡粉的碱蓬宛如一朵朵绿云,将整个孤寂的盐滩覆盖了。
赏析:加点部分生动地写出了碱蓬 。
16. 在贫困的年月里,碱蓬是村人的食物,是因为其 ;如今的人们,对碱蓬情有独钟,是因为其可以用来 。(2分)
17. 碱蓬为什么能在盐滩生存下来呢?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8. 作者最后说“我们要去做一株碱蓬”,请你说说碱蓬有哪些优秀的品质。(2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夫①学者,所以求益②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③长者,轻慢同列④。人疾之如仇敌⑤,恶之如鸱枭⑥。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注释】①夫:语气词。 ②求益:求得长进。③凌忽:凌,欺侮;忽,轻视。 ④同列:同辈。 ⑤疾之:怨恨他。⑥恶(wù) 鸱枭(chī xiāo):古人认为这是两种恶鸟。
19.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①人疾之如仇敌( ) ② 恶之如鸱枭( ) ③如此以学自损( )
2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21.如果读书人能够牢记《论语十则》里的“ ”和“ ”的教诲,就不会有“以学自损”的现象了。
22.读了上文后,对你有什么启示?(3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一语文课后练习初一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一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新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字词复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