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学案
- [10-10 23:17:41]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一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303次
概要: 16、这段文字描写时什么地方用了正面描写?什么地方用了侧面烘托?两者结合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4、三个场面:①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 ②一家人闹而复静的情景。 ③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5、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在几个场面表演中观众的不同神情举止的变化; 二是在首尾两段中对道具和场地气氛的描写。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 6、不是简单重复。二者既有呼应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回味不已。 7、表示突然发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的有“一时”;表示相继发生的有“既而”;表现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的有“是时”,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的有“俄而”、“少顷”、“未几”。这些词语运用灵活多变,准确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况下制造出的声响种类和听觉效果,表现出其技艺之高深。 10、《虞初新志》 清 张潮 笔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学案,标签:初一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16、这段文字描写时什么地方用了正面描写?什么地方用了侧面烘托?两者结合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4、三个场面:①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
②一家人闹而复静的情景。
③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5、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在几个场面表演中观众的不同神情举止的变化;
二是在首尾两段中对道具和场地气氛的描写。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
6、不是简单重复。二者既有呼应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回味不已。
7、表示突然发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的有“一时”;表示相继发生的有“既而”;表现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的有“是时”,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的有“俄而”、“少顷”、“未几”。这些词语运用灵活多变,准确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况下制造出的声响种类和听觉效果,表现出其技艺之高深。
10、《虞初新志》 清 张潮 笔记 清 林嗣环
11、A
12、C
13、A
14、B
15、C
16、表演者摹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犬声惊醒后所发出的声响是正面描写;听众的神态是侧面烘托。两者结合写,把表演和效果有机结合起来,更突出口技之“善”。
......
点击下载查看完整资料》》》》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口技》学案
点击查看: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汇总
小编寄语:欢迎来www.85jc.com,为了方便您寻找资料,信息,请将本页加入收藏!
上一页 [1] [2]
Tag:初一语文课后练习,初一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一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