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初一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黄河颂》同步练习及答案» 正文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黄河颂》同步练习及答案

  2. [10-10 23:17:41]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一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652

概要:Section targeting 6.黄河颂 【积累·感知】 一.给加点字注音 气魄___ 山巅___ 澎湃___ 狂澜___ 浊流___ 构筑___ 流泻___ 哺育___ 二.形似字注音组词 魄( )____巅( )____宛( )____障( )____ 魂( )____颠( )____婉( )____嶂( )____ 三.词语填空 不屈不___ 惊涛___浪 一___千里 浊流___转 九曲连___ 万丈___澜 文明___国 奔腾不___ 四.熟读课文后填充诗句 1.我站在高山之巅,_______,奔向东南。惊涛澎湃,_______ 2.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_______;多少英雄的故事,_______! 3. 你是伟大坚强,_______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_______ 4. 你一泻万丈,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黄河颂》同步练习及答案,标签:初一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Section targeting

6.黄河颂
【积累·感知】
一.给加点字注音
气魄___ 山巅___ 澎湃___ 狂澜___
浊流___ 构筑___ 流泻___ 哺育___
二.形似字注音组词
魄( )____巅( )____宛( )____障( )____
魂( )____颠( )____婉( )____嶂( )____
三.词语填空
不屈不___ 惊涛___浪 一___千里 浊流___转
九曲连___ 万丈___澜 文明___国 奔腾不___
四.熟读课文后填充诗句
1.我站在高山之巅,_______,奔向东南。惊涛澎湃,_______
2.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_______;多少英雄的故事,_______!
3. 你是伟大坚强,_______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_______
4. 你一泻万丈,_______,_______伸出千万条的臂膀。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2 . 作者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3 .为什么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4 .今天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体验·探究】
六.阅读课文歌词部分,回答问题。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婉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概括歌词的主要内容
2.“啊!黄河!”在文中反复出现,其作用是什么?
3.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望”字,把它换成“看”字好不好?为什么?
5.把选文分成两部分,并概括层意
6.全诗的诗眼是什么?
7.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8.从赏析的角度,任选一句诗进行赏析
七.“黄河”这一概念已深深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与黄河有关的诗句,在民间流传的俗语中也有许多与黄河有关,请写出几条。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看谁积累得多。
【实践·拓展】
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咯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达,人口fán yǎn____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③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hòu yì____,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称之为“中华”。现在“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④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立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湎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看见大约5000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美的彩色陶器。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A)被人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B)

[1] [2]  下一页


Tag:初一语文课后练习初一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一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同步练习及答案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