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高中典故大全之学识篇» 正文
  1. 高中典故大全之学识篇

  2. [10-10 23:18:15]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阅读:8678

概要:【青藜照】参见器用部·日用“青藜杖”。清陈鹏年《冬日感怀》之二:“直庐夜检青藜照,讲幄朝呈白虎通。”【虱心穿】《列子·汤问》:纪昌学射于飞卫,飞卫命他先学视,要做到视小如大,视微如著。“昌以毫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覩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O指勤学苦练或技艺高超。唐元稹《献荥阳公诗五十韵》:“劲芟鳌足断,精贯虱心穿。”另参见动物部·虫豸 “虱如轮”、九流部·杂技“贯虱”、器用部·车船“虱悬轮”。【受兵略】参见器用部·衣冠“取履”。唐李白《猛虎行》:“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编者按】标点符号使用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高中典故大全之学识篇,标签:高中语文基础知识,http://www.85jc.com

【青藜照】参见器用部·日用“青藜杖”。清陈鹏年《冬日感怀》之二:“直庐夜检青藜照,讲幄朝呈白虎通。”

【虱心穿】《列子·汤问》:纪昌学射于飞卫,飞卫命他先学视,要做到视小如大,视微如著。“昌以毫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覩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O指勤学苦练或技艺高超。唐元稹《献荥阳公诗五十韵》:“劲芟鳌足断,精贯虱心穿。”另参见动物部·虫豸 “虱如轮”、九流部·杂技“贯虱”、器用部·车船“虱悬轮”。

【受兵略】参见器用部·衣冠“取履”。唐李白《猛虎行》:“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编者按】标点符号使用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平时没有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使用时随意性强,规范性差;二是不明确标点的基本用法,不能正确判断正误;三是重复训练次数不够,典型错误没有扎根脑中。

标点误用主要有以下十六种情况:

1. 非疑问句用问号

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如果孤立来看前半句是疑问句,但是与后半句一起考虑,前面就不是一个单句,而是主谓词组做主语,与后面的谓语部分“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合起来组成一个陈述句,应改为逗号。

2. 倒装句中问号前置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这是一个倒装句,“同志们”是全句的主语。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地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3. 分句之间用顿号

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即“奋发”之后),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欢快、昂扬、奋发”,是并列短语。凡是并列短语,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

4. 并列短语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并列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淮剧”“黄梅戏”之后应改用逗号。

5. 连词前面用顿号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或”是连词。在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或”“和”“及”“与”)前面,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句子的不同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6. 概数之间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三四”是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数量。既然是概数,便不能加顿号。

7. 集合词语误用顿号

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

8. 句中没有逗号直接用分号

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然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一般应先用停顿短的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不能乱了秩序;只有在“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号。

9. 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

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应将句号改为逗号,或将分号改为句号。

10. 冒号提示范围不清

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上一篇:教你如何提高作文写作技巧
《高中典故大全之学识篇》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