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盘点18个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 正文
  1. 盘点18个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

  2. [10-10 23:18:15]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阅读:8431

概要:六、且(一)连词1.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并且”。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2.递进关系,可译为“况且”“再说”。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3.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还”。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4.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又……又……”“一面……一面……”。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副词1.将,将要。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2.暂且,姑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七、若(一)动词译为“像”“好像”视之,形若土狗,梅

盘点18个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标签:高中语文基础知识,http://www.85jc.com

六、且

(一)连词

1.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并且”。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2.递进关系,可译为“况且”“再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3.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4.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又……又……”“一面……一面……”。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副词

1.将,将要。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2.暂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七、若

(一)动词

译为“像”“好像”

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促织》)

(二)代词

1.表人称,相当于“你”“你们”。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三)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3.至,至于。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八、所

(一)名词

表处所、地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九、为

(一)动词

1.做,作为,当成,成为。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2)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3)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以为,认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3.判断词,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2.介绍原因或目的,译为“为了”“因为”。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

3.介绍涉及的对象,译为“给”“替”。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4.对,向。

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可译为“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十、焉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3)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记》)

2.相当于“于何”,译为“到哪里”。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2.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上一篇:高中语文辅导素材
《盘点18个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