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正文
  1. 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2. [10-10 23:18:15]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阅读:8921

概要:6、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白描(初中不要求掌握)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分析人物可从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入手,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的作用,如,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人物的动作描写,从繁简的方面看可以是细节描写,而从角度方面分析可以是正面描写。2.刻画人物形象方法的作用:(1)正面描写细节描写:以小见大,更真实深刻地突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2)侧面描写①周围人物:衬托主人公形象,突出主人公的性格品质。②环境、场面气氛: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1、叙述人称与叙述方式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的作用是亲切有真实感,第二人称是亲切,如同面对面说话,便于抒发诚挚真切的感情,第二人称在实际应用中整篇使用较少,而考试中涉及人称变化时相关试题出现较多,第三人称的作用是客观全面。叙述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顺叙的作用是文章条理清楚,读者易

基本文体知识识记,标签:高中语文基础知识,http://www.85jc.com

6、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

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

细节描写

白描(初中不要求掌握)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

分析人物可从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入手,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的作用,如,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人物的动作描写,从繁简的方面看可以是细节描写,而从角度方面分析可以是正面描写。

2.刻画人物形象方法的作用:

(1)正面描写

细节描写:以小见大,更真实深刻地突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2)侧面描写

①周围人物:衬托主人公形象,突出主人公的性格品质。

②环境、场面气氛: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1、叙述人称与叙述方式

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的作用是亲切有真实感,第二人称是亲切,如同面对面说话,便于抒发诚挚真切的感情,第二人称在实际应用中整篇使用较少,而考试中涉及人称变化时相关试题出现较多,第三人称的作用是客观全面。

叙述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顺叙的作用是文章条理清楚,读者易于接受,倒叙的作用是制造悬念,结构曲折,吸引读者,插叙的作用是充实内容,使交代更清楚,结构曲折有致。

2、布局谋篇的技巧

(1)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

(2)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3)材料与中心关系处理,主次详略得当,材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3、表现手法的作用

(1)象征:使主题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使形象更加鲜明、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

(4)托物言志:含蓄、哲理和有暗示性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突出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题。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这是最基本的一点)

2.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渲染一种特定的气氛

4.推动故事发展(伏应、引出下文等)

第一步:先理解词语的本义,也就是词典上解释的常用义(简称词典义),把握词语在一般情况下的感情色彩。

第二步: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简称语境义)

第三步:分析词语用在此处的作用也就是表现力。如,动词:这个词语准确描写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品质。

表现手法(衬托、象征、照应、渲染、烘托、铺垫、情景交融等)

语言上的作用(包括修辞及关键词的作用)

赏析句子艺术形式上的作用的入手角度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新题型及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词语的比较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C、某个词换成另一个可以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上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基本文体知识识记》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