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系统梳理» 正文
  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系统梳理

  2. [10-10 23:18:48]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阅读:8140

概要: 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三)状语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学于余。 3、而耻学于师 4、师不必贤于弟子 5、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6、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7、吾与子渔樵与江渚之上。 8、相与枕藉乎舟中 9、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四)定语后置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客有吹洞箫者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4、凌万顷之茫然 (五)宾语前置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而今安在哉? 3、何为其然也 4、而又何羡乎 (六)谓语前置 1、渺渺兮予怀 2、甚矣,汝之不惠 (七)被动句 1、不拘于时,学于余。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八)固定句式 1、无以至千里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五、一词多义 (一)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系统梳理,标签:初中语文基础知识,http://www.85jc.com

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三)状语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学于余。

3、而耻学于师

4、师不必贤于弟子

5、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6、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7、吾与子渔樵与江渚之上。

8、相与枕藉乎舟中

9、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四)定语后置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客有吹洞箫者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4、凌万顷之茫然

(五)宾语前置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而今安在哉?

3、何为其然也

4、而又何羡乎

(六)谓语前置

1、渺渺兮予怀

2、甚矣,汝之不惠

(七)被动句

1、不拘于时,学于余。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八)固定句式

1、无以至千里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五、一词多义

(一)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

3、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4、吾师道也。(学习)

(二)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文的著作)

(三)穷

1、穷回溪。(走到尽头)

2、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3、而不知其所穷。(尽头)

(四)绝

1、而绝江河。(横渡)

2、不绝如缕。(断)

(五)梦

1、卧而梦。(做梦)

2、梦亦同趣。(名词)

(六)始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

2、始指异之。(才)

3、游于是乎始。(开始)

(七)则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那么)

(八)惑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九)行

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走路)

2、余嘉其能行古道。(履行)

(十)复

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再)

(十一)如

1、纵一苇之所如。(往) 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十二)东

1、东望武昌。(向东) 2、顺流而东也。(东下,东进)(十三)然

1、凌万顷之茫然。(……的样子) 2、何为其然也?(这样)(十四)所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2、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十五)异

1、始指异之。(以……为异)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十六)特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特别)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超出一般)

(十七)为

1、余自为僇人。(成为)

2、故为之文以志。(介词,表目的)

3、輮以为轮。(做)

(十八)夫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首语气助词)2、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那)(十九)道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传统)

六、 虚词归纳

(一)而

1、连词,表转折。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上一篇:中考语文写作忌犯的三种错误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