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4.读第8、9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句流露出阮籍对黄昏是怎样的态度?(2分)(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句流露出李商隐怎样的情感?(2分)(3)阮籍和李商隐均未参透生命的禅机,本文作者参透的禅机是什么内容?(5分)5.选出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2分)A.文章第一段强调黄昏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自然而然地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B.文章引用阮籍和李商隐诗句的目的,是为他们不能参透生命而感到惋惜。C.文章按时间顺序描写镜泊湖的黄昏,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水上黄昏的优美画卷。D.文章不仅写景,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积极而又超然、宽广的胸怀。答案:1.欲扬先抑(先抑后扬)(反衬、铺垫)(2分)2.青山打滚堵塞牡丹江河道,形成的高山堰塞湖。(2分)曲折如河道(2分)3.船头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阳中穷极变幻。(2分)4.(1)流露出对黄昏的一种厌恶(排斥、不喜欢)(2分)(2)承认黄昏虽美却已接近尾声,流露出的是一种无
镜泊湖的黄昏 阅读答案,标签:现代文阅读技巧,http://www.85jc.com4
.读第
8
、9
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
)“
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
句流露出阮籍对黄昏是怎样的态度?(2
分)(
2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句流露出李商隐怎样的情感?(2
分)(
3
)阮籍和李商隐均未参透生命的禅机,本文作者参透的禅机是什么内容?(5
分)5
.选出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2
分)A
.文章第一段强调黄昏是一个
“
不可复制的美丽”
,自然而然地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B
.文章引用阮籍和李商隐诗句的目的,是为他们不能参透生命而感到惋惜。
C
.文章按时间顺序描写镜泊湖的黄昏,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水上黄昏的优美画卷。
D
.文章不仅写景,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积极而又超然、宽广的胸怀。
答案:
1
.欲扬先抑(先抑后扬)(反衬、铺垫)(
2
分)2
.青山打滚堵塞牡丹江河道,形成的高山堰塞湖。(
2
分)曲折如河道(2
分)3
.船头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阳中穷极变幻。(
2
分)4
.(
1
)流露出对黄昏的一种厌恶(排斥、不喜欢)(2
分)(2
)承认黄昏虽美却已接近尾声,流露出的是一种无奈和惋惜。(2
分)(3
)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2
分)因此我们只要抱着积极心态,就能享受生命的每一历程。(2
分)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流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1
分)5
.
B
(2
分)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