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答案 C解析 有效信息在文章第二段:“令一为吏,皆失已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随至。”而他不快乐的真正原因在这句话的前面:“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因此,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涉难,则智不明。译文:(2)今则妇子仰食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译文:(3)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译文:答案 (1)人不经历磨难,智慧就不明达。(2)如今却是妻子儿女靠我_养活,想不做官也做不到。(3)赏赐给他车马却推辞的人是不怕步行的人。解析 三个句子,难度不大。考生一定坚持“直译为主”,因为高考的采分点往往是那些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用文言句式的地方,考生要特别留意。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13.简要说明文章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迁之为贵”的道理的。答:答案 引用重耳流亡子胥出
《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阅读答案,标签:文言文阅读技巧,http://www.85jc.com答案 C
解析 有效信息在文章第二段:“令一为吏,皆失已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随至。”而他不快乐的真正原因在这句话的前面:“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因此,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涉难,则智不明。
译文:
(2)今则妇子仰食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译文:
(3)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译文:
答案 (1)人不经历磨难,智慧就不明达。
(2)如今却是妻子儿女靠我_养活,想不做官也做不到。
(3)赏赐给他车马却推辞的人是不怕步行的人。
解析 三个句子,难度不大。考生一定坚持“直译为主”,因为高考的采分点往往是那些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用文言句式的地方,考生要特别留意。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
13.简要说明文章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迁之为贵”的道理的。
答:
答案 引用重耳流亡子胥出奔的故事,说明遭遇困顿、忧患等迁变能使人弥补不足,增进能力,学到更为丰富的东西。
解析 首先要明确题干中“如何阐述……的道理”的隐含信息就是让考生回答作者说理的手段、方式、方法。如果把它看作议论文,就是回答议论文“三要素”的问题。这样转换思路后,结合选文来分析,应该不成问题。另外,第11题的D项也可借用。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