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1996年2月在第六次教育课程改革中,总统咨询机构——教育改革委员会报告了新的教育课程试案。新的教育课程改编案在现行6-3-3-4学制的基础上进行修整,提出了把幼儿园1年课程以及自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作为国民共同基本教育期的K-10课程。其构思不以学校级别概念,而以学年制概念作为基础,形成一贯的教育体制。据此,自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一年级阶段由正确的生活(道德)、国语、数学、社会、科学、音乐、美术、实科(技术、家政)、英语的10门课组成,国史与世界史包含在社会科。而在一般高中,将二三年级转为选修中心教育课程体制,设有语代、数理、外语、科学、人代、社会科学、实业、艺术与体育的领域。至于历史,与古典、伦理、哲学、逻辑、计算机、宗教一同归纳为人代领域。历史课的地位在第六次教育课程改革及新的教育课程试案中引起了争论,其主要问题在于国史课作为独立课程的存续与否、世界史的地位问题等。此类问题事实上与社会科及社会科综合问题联系在一起。在第六次教育课程改革中,社会科的核心问题就是社会科的综合,而历史学术界及历史教育工作者
1996年2月在第六次教育课程改革中,总统咨询机构——教育改革委员会报告了新的教育课程试案。新的教育课程改编案在现行6-3-3-4学制的基础上进行修整,提出了把幼儿园1年课程以及自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作为国民共同基本教育期的K-10课程。其构思不以学校级别概念,而以学年制概念作为基础,形成一贯的教育体制。据此,自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一年级阶段由正确的生活(道德)、国语、数学、社会、科学、音乐、美术、实科(技术、家政)、英语的10门课组成,国史与世界史包含在社会科。而在一般高中,将二三年级转为选修中心教育课程体制,设有语代、数理、外语、科学、人代、社会科学、实业、艺术与体育的领域。至于历史,与古典、伦理、哲学、逻辑、计算机、宗教一同归纳为人代领域。
历史课的地位在第六次教育课程改革及新的教育课程试案中引起了争论,其主要问题在于国史课作为独立课程的存续与否、世界史的地位问题等。此类问题事实上与社会科及社会科综合问题联系在一起。在第六次教育课程改革中,社会科的核心问题就是社会科的综合,而历史学术界及历史教育工作者最迫切的关注点在于历史课在其中占怎样的位置,经过很多争论,最终初中的国史维持独立的教科书和学时,并包含为社会科目,高中的国史作为必修课保留。
讨论中,关于在新教育课程中的社会科与历史课的关系,有关学者提出了几个方案。
第一,国史与世界史综合为“历史”课,形成独立科目,把道德(伦理)包括在社会科之内。历史从综合处理人类过去经验的角度,本身具有它的综合性。这样的特性只有维持历史本身的体系才能完整地保留,如果把历史内容分解成综合社会科的素材或者不着上下地贴在社会科,只会使历史课丧失意义。另外,历史具有社会科学特性的同时,还具有人代科学的特性。这从教育改革委员会的试案把历史包含在人代部分也可以看出。历史的人代科学特性,从课堂形态等方面,也不同于以现实社会问题作为主题的社会科。 www.85jc.com
不作为“国史课”而作为“历史课”形成独立科目,就是为了防止由于本国史教育的强调而可能导致的封闭性自我民族中心主义,或者流向消极的国粹主义或政治权力合理化的工具。将国史与世界史相联贯,引导学生形成立足于更加广阔视角的历史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教育部综合案的宗旨——国史与世界史应联系指导。
如果把“历史课”作为独立科目,应准备关于如何完成国史与世界史的联系的对策。其方案可以从多种方面探索,如在七一八年级独立教授国史,在九一十年级独立教授世界史的方案;将国史与世界史合成“历史”来教授的方案;在前近代板块分别教授国史和世界史,在近现代板块把两者结合教授的方案等。
第二,如果说“历史课”在现实上不能从社会科独立,那么社会科不应该服从融合型综合,而确保“历史领域”的独立性。在确保这样的独立性的基础上,能保障第六次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学时,可以直接适应上代所建议的在“历史课”内联系国史与世界史的方案。
第三,至于完全融合型的综合科目,与其作为必修课程实行,不如作为总结性选修课程更为适合。理科学生所感兴趣的现实社会问题的科目也有它的必要性。
在共同基本教育课程和选修过程中,如何安排综合形态的社会科和基于个别学问的科目也是个问题。社会问题并不能看作是学生能容易地、简单地理解的问题。为理解和探究社会问题需要自己的逻辑体系的基础。因此,综合研究现实社会问题的融合型综合科目应作为选修课安排较为妥当。他就是把它设置为高中二三年级的选修课,让学生自愿听取已经足够了。
第四,作为综合类型之一,以某个科目为中心构成综合案。如同《教育课程解说》中所提出,一旦到了高中的水平上就不能完全不考虑作为学问的框架。然而,如果准备以社会科中的某一科作为中心的“综合”方案,就会导致破坏学科结构的实验,即便其方案能够成立,实践中还会出现很多问题。
日本社会课程改革
1947年,日本实施新课程,首次将社会科列入小学一年级以迄高等学校(相当于我国之高中)一年级课程中。采用十年一贯的综合社会科(或称一般社会科)之形态,以单元学习、解决问题学习之方式实施教学。当时社会科的构想是:“废除向来分别施教的历史、地理、公民等科目,改以中学校、高等学校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综合成几个大课题作为学习之内容。”然而,为了使接受义务教育之学生不会误解形成日本现代社会之历史背景,于是在中学二、三年级仍独立设《国史》科(1949年改称日本史),让学生可以学习系统的日本史。由此观之,这一时期中学社会科兼具综合社会科和分科社会科之两面性格。尽管日本引进美国社会科课程并非照单全收,还考虑本国的特殊需要而于中学添加日本史,但仍被批判为深受美国影响、学习指导要领仓促制定、未必适合日本社会之实情等。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