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 [11-19 18:09:27] 来源:http://www.85jc.com 数学新课程标准 阅读:8297次
概要:(2)函数①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②能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③能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参见例9]④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⑤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参见例10]⑥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参见例11](3)一次函数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②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③理解正比例函数。④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⑤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4)反比例函数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②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x(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③能用反比例函数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标签:新课程标准,http://www.85jc.com
(2)函数
①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②能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③能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参见例9]
④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⑤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参见例10]
⑥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参见例11]
(3)一次函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②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③理解正比例函数。
④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⑤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4)反比例函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②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x(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
③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5)二次函数
①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②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③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数学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数学学习 - 数学教研 - 数学新课程标准
上一篇: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中的“三忌三宜”